九游体育漠影机器人前瞻6月1日报道,近日,乐动机器人正式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股上市。乐动机器人于2017年在深圳成立,该公司打造以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基础设施并赋能于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同时提供适合新兴应用场景的视觉感知产品及整机智能机器人产品。公司创始人周伟,曾于2012年创立乐行天下,聚焦智能平衡车领域。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以2024年相关收入口径计,乐动机器人是全球最大的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搭载其视觉感知技术的智能机器人数量
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服务的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中的七家,以及所有全球前五大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
截至2025年5月23日,乐动机器人的产品和服务触达全球超过50个国家及地区的终端用户,且与全球超300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
目前,乐动机器人已完成至少4轮融资,股东包括华业天成、中金浦成、鹏远昇、高新投福海、明时长风以及阿里CEO吴泳铭控制的圆璟鼎恒等等。
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的营收分别为2.34亿元、2.77亿元和 4.67亿元,年复增长率约为 41.4%。同期,乐动机器人的毛利分别为6395万元、7111万元、913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7.3%、25.7%和19.5%。乐动机器人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7313.2万元、6849.1万元和 5648.3万元,呈现收窄趋势。
▲乐动机器人营收、净利润变化(机器人前瞻制图)在研发支出方面,乐动机器人在2022至2024年的支出分别为9670万元、9594万元、9486万元,占同年收入的41.4%、34.7%、20.3%。
▲乐动机器人研发投入变化(机器人前瞻制图)截至最后可行日期,乐动机器人在国内拥有252项重要专利及24项重要软件著作权,覆盖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领域。
1、视觉感知技术和产品视觉感知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应用和不断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乐动机器人聚焦于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于2018年推出第一代激光雷达及第一代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后将其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此后,该公司又开发了全球首款消费级Mini DTOF雷达,将我们智能机器人视觉感知技术深入应用于各类创新领域(包括家用、商业、工业、医疗及教育)。2、割草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在欧美、澳洲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乐动机器人将积累的视觉感知技术及对通用清洁技术应用于第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并于2024年成功实现量产,并于量产首年实现第一代智能割草机器人销售突破10000台。通过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该公司在2025年实现了第二代智能割草机器人的量产,融合了AI大模型的场景识别与边界检测算法,提升了场景适应性及环境感知水平。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来自视觉感知产品的收入占据了年营收的绝大部分,分别为1.04亿元、1.67亿元、3.41亿元,占比分别为44.3%、60.5%、72.9%。2024年,其来自割草机器人的收入为2327万元,占比5%。
2022年至2024年,乐动机器人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分别为2.29亿元、2.76亿元、4.49亿元,占据了年营收的绝大部分。
2022年九游体育、2023年及2024年,乐动机器人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58亿元、1.8亿元、2.54亿元,占同期收入的67.4%、65.1%及54.3%。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6622万元、4560万元、7143万元,占比28.3%、16.5%及15.3%。
乐动机器人的供应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及组件,包括光学元件、结构元期间及电子元件。2022年至2024年,其与五大供应商的交易金额分别为4654万元、5813万元、1.40亿元,占采购总额的33.1%、35.3%及42.5%。其中,乐动机器人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1244万元、1625万元、4479万元, 占比为8.9%、9.9%及13.6%。
华科系创始人阿里CEO是股东乐动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周伟,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周伟曾在深圳创立乐行天下,聚焦智能平衡车。目前,其主要负责乐动机器人的整体战略规划、业务方针及资本运作。乐动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郭盖华,也曾在2012年和周伟一同创办乐行天下,目前主要负责乐动机器人的整体战略规划、研发管理、业务方向及日常决策。乐动机器人执行董事分别为周伟、郭盖华、张军;非执行董事为黄喜,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程浩、闫红玉、康锦里。以下为乐动机器人股权架构:
乐动机器人抓住了智能机器人感知升级的窗口期,且在割草机器人等新兴场景中建立了先发优势,成长迅速。但挑战亦清晰: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节奏,加快技术迭代,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机器人市场。乐动机器人从深耕核心技术组件,到打造具体场景中的整机产品,为行业“组件-场景”的技术延伸提供了参考样本,而最终能否在智能机器人产业从渗透率提升(2024 年全球渗透率不足 5%)中持续获益,仍需观察技术转化效率、全球化执行能力及生态协同水平的实际演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